关于加强市民饮水安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5-28      作者:周廷春       来源:办公室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资源,饮用水是市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人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为了弄清深圳市饮水资源状况,解决好饮水资源的安全保护问题,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用水,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一、全市饮水资源基本情况

1、水资源现状。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981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 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即深圳河、观澜河、茅洲河、龙岗河和坪山河;中小水库171座,其中中型12座,小型159座,山塘396宗,总库容6.11亿立方米,每年可提供原水3.5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2。2011年深圳市用水总量达19.55亿立方米。

  深圳的水情有三个特点:一是本地水资源匮乏。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大湖大库,蓄滞洪能力差,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七成以上的用水需从市外的东江引入,只有12座库容超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危机标准,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需要,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二是台风暴雨频繁。全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八成以上集中于汛期,年均受台风影响4~5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水系,全市约有一半河流未得到治理,加上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局部区域排涝设施不够完善,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较大。三是河流污染比较严重。全市绝大多数河流河道短小,呈明显的雨源型河流特征,雨季是河,旱季成沟,缺乏动态补充水源,水环境容量偏小,城市污染负荷远远超出本地水环境承载力,流域城区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水环境治理压力巨大。

2、城市供水基本情况。

我市自来水普及率100%、水质优良。自来水供应实行企业化运作,在政府主导下整合形成市水务集团、深水宝安、深水龙岗和深水光明四个供水集团。全市现有供水企业8家,自来水厂57座,日供水能力692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达1.58万公里。2002年至2004年是我市用水量增长的高峰期,年增幅超过10%,2005年后增长趋于平稳,增幅在3%-6%之间。

截止2002年底,深圳已有镇以上供水企业26家,水厂56座,日供水能力达412万立方米/日。全年城市供水总量达到10.8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供水设施不断完善,供水普及率逐年提高,全市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8.6%。充足可靠的供水,既保障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亦为深圳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3、水污染治理情况。

近年来深圳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以空前力度开展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泥处理三大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8座,处理能力421万吨/日,产生的污泥全部实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置。

  二、饮水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深圳市加大饮水资源保护力度,没有出现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但由于本地水资源匮乏,台风暴雨频繁,再加上河流污染比较严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治污压力也越来越大,饮水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饮水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1、水资源不富裕。

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大湖大库,蓄滞洪能力差,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七成以上的用水需从市外的东江引入,只有12座库容超1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危机标准,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20天左右的应急需要,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2、水源保护区面积大,监管保护存在盲点。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水库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还是可以自由进入,水源保护区周边,还存在农家、窝棚居住、种菜等,还存在生活垃圾及污水等潜在对水库的污染,也存在建设项目占据水源保护区的情形。

3、各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水平、水质状况参差不齐,个别村镇供水企业的水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在不同地方,市民喝到的自来水质量大相径庭,特别是原特区内外有着明显的差距。根据笔者统计截止9月19日,自今年1月1日以来,市供水主管部门收到的市民关于供水水质(包括供水不正常造成饮水难)的投诉总计82宗,来自原特区外地区达到69宗,占水质投诉比重达82%。

4、城区二次供水水质易受污染。

自来水出厂水、市政管网水水质总体水平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建筑配水管网、用户水龙头的水质,出现黄水、锈水的情况还时有发生,难以与市民及社会的要求相适应。这个情况尤其严重,也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

5、水质监管的法律体系还不健全。

对水质事故的处理,对非供水企业管理的住宅小区供水水质的监管,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

6、公众参与水质管理的途径不够广泛。

    市民对自己饮用水的水质缺乏透明的了解途径,根据本次调研的情况,大部分市民对自己饮用水的水质表示不知情,没途径了解水质情况;而根据政府部门或水厂发布的水质报告,均为自来水厂出水水质,但进入市民家中的水的水质,是没有报告或者检测的,自来水厂将饮用水输送至小区后,小区的水箱、管网至市民家中这一段,缺乏有效监管和检测体系等。

  三、保障饮水安全的几点建议

加强水资源保护,确保饮水安全,是政府应尽之责,因此,必须从源头上进行综合治理,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和污染源的治理,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饮水安全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真正让市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1、对水资源保护区进行重点督查,清除污染隐患。

(1)建议深圳水务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其他政府机构、社会各界组建水资源督查机构或中心,长期对水资源保护区进行督查、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将深圳市各个水资源保护区的范围线,违规情形,举报热线或渠道,处理公示等,建立完善的机制,杜绝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违章建筑、生产、生活等污染隐患。

(2)对占用水资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或公共项目应采取一票否决制,通过立法来确保水资源保护区的地位。在本次调研中发现,还是存在市政项目、公共项目威胁水资源保护区的情形。长岭皮水库是深圳13个主要饮用水源水库之一,在她周边的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二期就是明显的污染威胁。

2、对原特区外的水厂和自来水企业加强管理,特别城中村、城镇水厂等。

建议通过政府立法或行业协会,将所有供水企业、水厂纳入政府监管体系,特别目前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城中村、城镇水厂,应加大监管力度,定期检查监督,并将结果公示公开。

3、加大二次供水管理力度,完善和实施二次供水管理方案,建立透明的市民可参与的监督机制,物业公司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接受公众监督。

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二次供水安全,要对全市二次供水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强制性管理办法,做到依法管理,违法必究,推动二次供水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彻底杜绝二次供水的安全隐患:

(1)物业管理处定期检查

每个住宅区、建筑物均应设置片区内水质情况公示栏,载明以下信息:水箱清洗记录、片区内管道材质、年限、水质每日检测情况等,让物业管理处承担起相应责任,对二次供水的安全负责,也接受居民和社会的监督。

(2)居民监督投诉

建立社区居民饮水安全投诉热线,及时应对社区内各种饮水安全问题。如果有条件,应该是在市民用水终端有一个智能检测设备,按照国家检测的指标进行检测,让市民可以直接监督、阅读检测结果,喝到真正放心的安全饮用水。

(3)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定期督查

目前城市二次供水的水质检测工作主要由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负责,但一般是物业管理处申请,或者二次供水清洗单位完工验收,才提交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覆盖率不够,检测强度也不够。建议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建立深圳市二次供水完整数据库,对所有供水单元进行监控、水质检测等信息公开查询。

举例说明,比如现在在水质检测中心查询笔者居住的小区振业梅苑,居然从来没有清洗记录和水质检测的记录,目前这种情形很多小区都一样,可能物业管理处清洗了,但是没有申请检测,也有可能没有清洗。如果对深圳市二次供水建立完整的数据库,那每个供水小区都在监控之中,没有检测的,可以直接督促办理,不是有申请才检测,而是全面覆盖。

4、加强宣传,增加公众参与水质管理的途径。

建议增加公众参与水质管理的途径,比如深圳市主要饮用水源水库、水源保护区知识、自来水厂的公开和了解、二次供水的流程和监管等,在不同的阶段都增加公众参与和了解的途径,让信息透明,让公众监督。发现水源潜在危险的投诉、积极参与水质管理、对小区的水质监督渠道的了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