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归来
发布时间:2015-03-23      作者:段建仁       来源:福田基层委员会

井冈山是名闻遐迩的革命圣地之一,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在书本、宣传栏以及通过“文革”的红卫兵组织得以知晓这座山峰,而传颂很久的词作《西江月·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使得这个地名更加深入人心。

可以说,这是几十年来一直是耳熟能详、心向往之的一块土地。不过这是我第一次走进茨坪工农革命军的大本营,登上井冈山名气最大的黄洋界哨口,在红军造币厂辨认墨西哥版本的“工”字币.我们也穿越时光隧道,走进了80年前的历史,并一览沿途的风风雨雨和重重迷雾。

井冈山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好的概括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所开辟的革命道路,是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的具体实践。

井冈山归来,我仔细梳理所行、所思,有以下“三个三”愿与大家分享。

一、由井冈山斗争所总结出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此行的重要收获。

仔细研读对“井冈山精神”的表述,目前找到的有如下三种:

1、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

其精髓是:一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党管武装的基本原则;四是血肉相连的干群关系;五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

3、“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分开解读,则是:

胸怀理想、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艰苦奋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

如果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我们看到在普通群众和英雄模范人物的身上对于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很有必要反思这种崇高的精神与某些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高级干部之间的巨大落差。

二、我以为值得铭记和研究的,除了井冈山精神之外,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非常应当汲取和反思。比如:

1、井冈山时期就成立的“士兵委员会”,对于当时军队的民主管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其后在什么时候取消了“士兵委员会”,其原因是什么?

2、井冈山时期的“官兵平等”,每个人均是同样的伙食标准,这种做法是否合适?有没有一直坚持下来的必要?

3、井冈山开始的“错杀”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是错杀了袁文才和王佐两位井冈山最早的“山大王”,直接导致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是红军极大的损失。二是这种“错杀”并不局限在从落草为寇转变为共产党员的人士上,我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名单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先烈竟是被“错杀”的,包括黄埔一期、二期、四期等培养出来的十分优秀的军事将领,这对当年红军战斗力量的损害非常巨大。三是“错杀”成为顽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纠正。在其后瑞金和长征时期的“滥捕滥杀”、“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内部“肃反”扩大化和“左”倾机会主义,给我党我军造成重大的损失,许多好同志被冤枉被错杀;延安整风中掀起所谓的“抢救失足者运动”,大搞“逼供信”斗争,造成大批冤假错案;直到五十年代的“反右”扩大化造成约55万人的蒙冤;之后十年“文革”更加登峰造极,上从国家主席、元帅将军到最普通的老百姓,太多的人遭受极大的冤屈。

这些历史令人十分震惊和悲痛。

但愿今后再也不要出现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了。

三、短短两天井冈山参观后的感想

1、“信仰”的力量与“力量”的信仰。在1927年国民党发动“412政变”以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从严酷的斗争中能够坚持下来,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起到极大的作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甚至不止一次的绝境中,他们倒下又爬起,没有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和理想是做不到的,这令我肃然起敬。

“起义”、“暴动”,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是那个时代仅有的也是最好的选择,最著名的概括就是毛泽东主席写于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当历史进程逐渐改变了很多东西的时候,本来非常符合实际的论断是否还具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比如“文革”期间就是以此作为打老师、打同学、发动大规模武斗的理论根据,并给“恐怖”冠以“红色”之名。

需要给“革命”予以符合时代特征的解读、理解,以及正确的运用。例如陈忠实《白鹿原》对历史的解读。

2、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中国历来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见解,井冈山根据地的兴起与丢失,也给这句古语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自此后长达近90年的中国革命历史证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共产党成功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因素。

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特别是使得有些权力部门或个人能够真正做到是群众的代表而不是“被代表”,是学习井冈山精神的实践性课题。

3、“艰苦奋斗”与“反腐防变”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之后掀起了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恰好说明了关于“艰苦奋斗”的概念并没有过时,而是很多年以来已经被忽略了、被遗忘了、被挂在墙上了。

很多年来,在很多方面,我们面临的,已经不是艰不艰苦的问题,而是生活改善到怎样程度的问题了。因此,作为一种精神我们可以这样解说,在特定的时刻和特殊情况下也都应当去身体力行,例如地震、水灾等危机出现的时候,的确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来鼓舞与激励民心与士气,这也是判断干部党员意志的时候。

而在和平环境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多的应当是防止“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防止加大与群众的隔膜与差距,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无愧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