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矿工”孩子是“金矿”
发布时间:2014-03-03      作者:晶报       来源:晶报

——与第二批参加海外培训校长邬晓莉对话

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校长邬晓莉是深圳市教育局第二批选送到美国南加州协和大学参加海外培训的教育工作者。邬晓莉和32名同学在美国进行了三个月的交流,对国外教育感触颇深。昨天,记者采访了归国不久的邬晓莉校长。现转载如下也许会对您有所启发。 

朴实的办公楼最好的图书馆 

晶报:能不能简单介绍你们在国外培训的情况。邬晓莉:深圳市第二期赴海外交流的学员共有32人,在美国南加州的协和大学上课。我们在国外每周安排的行程很紧,一星期两天在校学习,两天参观美国学校,一天考察公共文化设施,周末则自己组织活动。 

晶报:这次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邬晓莉:有几点感触很深,首先是美国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人均教育资源的分配很高,实行小班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是追求教育的内涵,而不是形式与表面。我们走访了许多学校,发现学校的办公设施很朴实,讲究实用。但与教学有关的设施建设得则非常到位。美国各校中最好的建筑是图书馆,而且都位于校园中心。图书馆都是开放式的,找书阅读非常方便。 

学校选择图书通常参考各个出版社、书社的书展及国家推荐的书籍,并会充分考虑家长委员会和学生的意见,尽力去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另外,图书馆的座椅舒适,布局合理。有时低年级班级还在图书馆上课。 

晶报:听说国外对体育教学十分重视。 

邬晓莉:对,美国学校把体育看成与其它学科同等重要的科目,也是主课之一,在学分上和数学、语文是一样的。国外教育特别注重文体等其它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体育设施应有 尽有。即使在学校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保证体育设施经费。少批评多鼓励注重未来发展 

晶报:国外教育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邬晓莉:美国学校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同时注重孩子未来的发展。一次我们参观一所学校时惊讶地发现一些少女学生抱着布娃娃上课。经了解,这是12年级开设的家政课,全部模拟成人恋爱、定婚、结婚和育子的整个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是德育教育渗透于各个角落。例如学生每天都要进行国旗宣誓,教师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无论何时何地听到国歌都要止步致敬。还有师生的角色关系。老师特别善于鼓励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即便是批评也是鼓励性的引导。最后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特别多,老师基本上和每位学生家长都比较熟。学校一般都有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等,家长每学期都要为学校服务一天,如管理图书馆、维护纪律,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加强校方与家长的联系。中国老师是“园丁”美国老师是“矿工”晶报:你认为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邬晓莉:我们国家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今国内也在进行改革,朝着国际先进水平方向前进,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我觉得国外与国内教育最大的差异在于教育理念。我们更多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国外则不同。美国学校侧重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想像力与创造力。美国人把教师比喻成“矿工”,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教师的职责就是发掘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中国人则把教师比喻成“园丁”,即对学生进行修剪,让每个学生都一样,进行批量生产。 

当然差距的最终原因还是两国文化的不同,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不同。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不比别人差,如分组教学、合作教育、探索性学习等,我们的课改不会比别的国家差。 

晶报:这些先进的经验是否会运用到深圳的教育中来? 

邬晓莉:这是肯定的,回国后,大家都打算在各自的学校积极地改革与试点。“海外培训”这个项目非常好,随着外出学习的老师和校长越来越多,深圳教育事业的发展肯定会飞速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