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加强社工职业化教育推动社工职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2      作者:李 琼       来源:办公室

民进市委会会员、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职员李 琼反映:目前社会工作者在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正、预防社会问题、开发弱者潜能、维护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地作用。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自2007年成立社工队伍,最初95名社区社工(自聘社工)。经过十年发展,南山社工已逾千人。据南山区社协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2017年11月,在南山区提供服务社工机构有17家,共派出1090名社工在南山区范围内服务,其中700多名在102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其他300余名在民政、禁毒、教育、卫生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为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社工职业化全面发展的同时,又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政府部门配置的社工不能够满足各领域对社工的需求。根据“谁使用谁购买”的原则,各单位可自行通过购买服务配置专业社工,这部分社工主要服务较多为执法队、环水局、工伤探视、禁毒等领域。由于非专业社工的需求大、上岗急,在岗前培训中,往往注重实际工作中方法的培训,而对社会工作者理论层面及价值观培训略显不足。二是专业人才流失问题。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使得社会工作专业边缘化。同时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目标模糊,大多数社会工作专业选择通才教育模式,缺乏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的课程,使专业人才的培养大打折扣。加之社工就业的薪酬体系不清晰,甚至低于平均水平,造成了大量专业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

为此,建议:一是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水平,强化他们的职业手段。通过有计划、分层次的专业训练,同时鼓励他们参与进修、短训、实习等形式的继续学习,力求达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任职规定。二是可通过设置社会工作者职业岗位、建立与专业能力和文化学历相对应的薪酬和福利标准、完善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定制度等。三是健全社会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发挥专业社工的作用,带动非专业人员走向专业化从而实现职业专业化。